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当前航天侦察任务预处理方法一般仅从任务需求的角度考虑资源分配问题,容易导致负载不均衡,对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任务需求与资源负载的任务-资源匹配方法.分析了资源负载均衡需要考虑的任务要素以及相应的描述方法,提出用任务执行概率度量卫星资源负载状况,基于任务流模型给出了单任务执行概率的估算公式,并给出了一种简易的多任务执行概...  相似文献   
52.
针对云计算应用在单兵作战系统场景下业务处理时延高、服务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穿戴计算的分布式单兵作战信息系统。利用士兵身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构建本地计算层,在作战地点就近处理计算数据,提供给士兵本地的信息处理与融合能力,并采用广义扩散负载均衡算法平衡各设备负载,降低业务处理时延;同时利用分布式计算的容错能力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分布式本地网络架构能有效地降低作战任务的处理时延,同时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3.
由于多余力矩严重影响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加载性能,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考虑承载对象运动带来的干扰,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控制系统单独采用前馈补偿或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基于前馈控制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设计,并利用Lyapunov函数的方法构造了自适应控制器。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控制方法能够大幅度消除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多余力矩,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控制起重机吊重摆动幅度在最短时间内衰减到规定范围或平衡点附近,同时考虑到由于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设计了自适应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补偿控制器。RBF神经网络对系统模型的未知函数进行辨识,并将辨识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吊重摆角约在5s时跟踪给定幅度的正弦信号,并在参考信号发生突变时,摆角仍在给定的范围内;RBF神经网络约在5s后几乎以零误差辨识未知函数。所设计的控制器对不确定性因素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这也验证了控制系统稳定性证明结论。  相似文献   
55.
基于轴对称截锥壳单元,以单元横截面峰值应力为等效应力,建立了弹性模量调整有限元方法,应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有限元软件用于计算环肋轴对称组合壳的塑性极限载荷.该方法根据组合壳的应力分布情况调整轴对称壳单元和肋骨单元的弹性模量,并进行一系列的弹性迭代计算,计算收敛后即可以得到环肋轴对称组合壳的塑性极限载荷.通过对算例的计算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效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6.
基于HLA的装备分布式虚拟维修训练过程极易产生仿真节点负载失衡,以往的负载平衡研究多关注资源利用率,仿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节点负载的不均衡进行频繁的负载调度,影响仿真运行效率.针对此问题,以保证仿真节点的高效运行为首要目的,将负载平衡定义为不存在超载节点即为平衡,提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复合式负载平衡调度方法.研究了复合式负载平衡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最小连接调度法实现了节点静态负载的粗粒度平衡,引入仿真运行比率分量参数表征负载量值,进而设计了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对仿真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仿真平衡调度频率明显下降,实现了资源利用率和仿真效率的平衡兼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加强用电设备能耗的监测是我国提高电能利用率、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用电设备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几种常用用电设备识别方式、原理和优缺点的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入侵式负荷的谐波电流面积监测技术。采用该技术对小区用电设备进行Matlab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证明该技术能提高用电设备的识别精度和能耗监测效率,对减少小区经济损失、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We present a robust optimization model for production planning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electricity supply is subject to uncertain interruptions caused by participation in interruptible load contracts (ILCs). The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he cost of electricity used for production while providing a robust production plan which ensures demand satisfaction under all possible interruption scenarios. The combinatorial size of the set of interruption scenarios makes th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Furthermore, we assume that no probabilistic information is known about the supply uncertainty: we only use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ILC to identify an uncertainty set that captures the possible scenarios. We construct a general robust framework to handle this uncertainty and present a heuristic to compute a good feasible solution of the robust model. We provide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on a real‐world example and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an exact solver applied to the robust model with that of the heuristic procedure. Finally, we include the operational impact of interruptions such as “recovery modes”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uncertainty set.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13  相似文献   
59.
结合舰船锅炉高负荷时的运行特点,建立了舰船锅炉炉水磷酸盐“隐藏”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并对某型锅炉高负荷时炉水磷酸盐的递减速度进行了计算,为下一步对舰艇锅炉水处理技术进行全面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We consider open‐shop scheduling problems where operation‐processing times are a convex decreasing function of a common limited nonrenewable resource. The scheduler's objective i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job sequence on each machine and the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ach operation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makespan. We prove that this problem is NP‐hard, but for the special case of the two‐machine problem we provide an effici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 also provide a fully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 scheme for solving the preemptive case.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